20210628
「腳長會走路」的佳美腳蹤
(王崇堯與2021南神畢業生共勉)
羅馬時代有二種人,今日看來非常了不起。一是城市、鄉鎮的「報時者」,他們是報告時間的人,何時是月的開始?何時是市場的開始?希臘文稱這些人為Kalend(報時者) ,今天我們用以計日的月曆就稱為calendar。
16世紀的義大利,雖然印刷術已發明,但大多數的人仍是文盲不識字。當時的報社會請人去城鎮唸新聞,讓人知道時事;甚至有人用吟唱的方式來報導時事,唱久了就成為「歌劇」,報久了就成為「新聞記者」。
第二種人就是傳福音、報好消息的人。保羅在羅馬書10章14節說:「人未曾信他,怎能求他呢?未曾聽見他,怎能信他呢?沒有傳道的,怎能聽見呢?若沒有奉差遣,怎能傳道呢?」保羅在15節繼續說著:「報福音、傳喜信的人,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。」
保羅講這句話時,自己就是最好的見證者。使徒行傳16章7節談到保羅第二次傳道旅行時,本想前往庇推尼,但聖靈不許,「他們」一群人(路加加入傳道行程)就來到亞、歐邊界特羅亞。夜間有一馬其頓人(應該是路加) 來找他們,希望保羅可以過來幫助他們。因著「馬其頓呼聲」,福音從亞洲傳至歐洲,不只打破地理、種族的限制;在腓立比城市,歐洲第一位賣布的女信徒信主,也打破性別的限制,傳福音者,他們的腳蹤是何其佳美!
1858年,來廈門傳教的英國長老會宣教師杜嘉德牧師,坐著扇船來到台灣北部艋舺,聽到當地人說著與廈門人同樣的語言腔口,非常興奮吃驚。杜嘉德牧師說在中國,往內走20浬,語言就不通了。他彷彿聽到「馬其頓的呼聲」跟他說:「過來這裡幫助我們!」就此,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派遣第一位宣教師馬雅各醫師來府城宣教,他們的腳蹤是何其佳美!
保羅出生大數,父親可能是經營布棚生意的商人,也可能是家族曾對羅馬政府有所捐獻而取得羅馬公民身份。保羅約20歲時來到耶路撒冷學習「拉比」功課,他的老師就是著名的迦瑪列。30歲後他又來到耶路撒冷,歷史學家猜測保羅來耶城可能是要競選「公會」議員;若是,他就必須滿足下列二個基本要求:一是年滿30歲;另一是結婚生子,實現亞伯拉罕的約。
以當時偤太人的價值觀來說,成為「拉比」或「公會議員」可說是人生勝利組,青年才俊。沒想到保羅後來卻跑去信耶穌,一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「罪犯」。我們可以想像父親的失望、家族的不諒解,好好的一位青年,前途似錦,為何跑去信耶穌?信仰有時就是這樣的不合理,我們當牧師,常常被期待去增加教會的人數,成功擴展教會的事務與財務,祝福信徒人人賺錢,過著幸福日子;為主「受苦」、因信仰「失去」,好像不太合理?
保羅曾為傳福音給外邦人,5次被偤太會堂鞭打「40減一下」。主後160年有一本<保羅與帖克拉行傳>就記載著保羅身材矮小、腿內彎曲,不知道是不是因著傳福音而被打到腿內彎曲。信仰信到腿內被打到彎曲,好像不太合理?
林前7章15節提到不信的妻子要離丈夫而去時說:「倘若那不信的人要離去,就由他離去吧!」看來也有可能是保羅在說他自己。信仰信到失去家庭,好像不太合理?甚至,保羅可能為了耶穌信仰,後來被家人趕走,失去財產繼承權、失去一切。腓立比3章8節,保羅這樣說著:「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。」信仰信到「失去一切」,好像不太合理?
我不是鼓勵大家信耶穌要信到這樣的層次,我要說的是,保羅作為福音的使者,無論在什麼處境,他都順服上帝的帶領。他的腳蹤何其佳美!保羅身歷3次海外宣教,不知走了幾千浬路;有時在3千6百呎高原,冷到無法睡覺;就是江河的險峻、盜匪的生命威脅,保羅及他的同工們仍忠心地完成福音的使命,他們的腳蹤是何其佳美!
羅馬書8章35節,保羅這樣見證:「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難道是患難嗎?是困苦嗎?是逼迫嗎?是飢餓嗎?是赤身露體嗎?是危險嗎?是刀劍嗎?」38至39節,保羅堅定地說:「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,是生,是天使,是掌權的,是有能的,是現在的事,是將來的事,是高處的,是低處的,是別的受造之物,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;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。」